图片尺寸:8810 x 13086 px
作品名称: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中文名称:基督下葬
创作者:Caravaggio 卡拉瓦乔
创作年代:1602–1603
材质:油画
现位于:梵蒂冈博物馆(Pinacoteca Vaticana)
实际尺寸: 300 cm × 203 cm
《基督下葬》描绘的是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信徒们给他下葬的悲剧场景。从高处洒下的光,照在以耶稣为核心的人物身上。画中耶稣的女弟子抹大拉的玛丽亚(Mary Magdalene)眼中含泪、一脸悲伤之情,从她举起双臂的动作到其他人抱着基督螺旋形下降的动作,将个人物角色串成一个整体。前景中离“我们这群观画人”一步之遥、缓慢转身对着观画人的信徒的目光,瞬间将画中正在发生的故事与画外的现实联系了起来,仿佛观画人也正一同参与其中、悲恸地将救赎人们罪过的基督的身体放入墓中。
《基督下葬》是卡拉瓦乔最著名的祭坛画、也是他绘画成熟期最好的作品之一。同时代的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 以及后来的印象派画家都临摹过此画。这幅作品曾在长达四个世纪不知去向,只留下 8 幅副本传世。直到 2014 年,意大利艺术史学家格雷戈里(Mina Gregori)发现欧洲一位匿名藏家手中的“副本”其实就是卡拉瓦乔的真迹。
画家简介: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卡拉瓦乔的一生醉人、危险又充满了谜团。1600年,他突然出现在罗马的艺术圈,尽管并不怎么在乎自己的生计,但从来也不曾缺少佣金和资助。关于他最早的评价见于1604年,这份材料描述他大约3年前的生活方式,说“干两周的活儿就能大摇大摆逛一两个月,还有一个仆人跟着,从一个球场到另一个,总是准备争吵打斗,因此跟他在一起狼狈至极。”1606年,卡拉瓦乔在争斗时杀死了一个年轻人,人家悬赏他的项上人头,于是他逃离罗马。1608年,他又在马耳他卷入另一场争斗,之后的1609年,在那不勒斯,还是争斗,这次可能是不明来历的对头要取他性命。到下一年,度过十年多一点的画家生涯后,卡拉瓦乔离开了人世。
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几十年间,罗马一直在建造巨大的教堂和宏伟的宫殿,需要大量画作。当时反宗教改革派教堂在搜寻正统的宗教艺术以还击新教的威胁,因为此前统治艺术界近一个世纪之久的风格主义不足以担此重任。卡拉瓦乔带来的是一种激进的自然主义,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确的观察和生动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法。在卡拉瓦乔手中,这种新风格是达到真实和灵性的工具。
虽然卡拉瓦乔在世时声名显赫,死后的数世纪间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在20世纪的近几十年才被重新发现。他影响了风格主义衰亡后几乎所有的艺术风格,尤其对新兴的巴洛克艺术影响深远,支持他的人称为卡拉瓦乔主义者。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保罗·瓦乐希的秘书)评论:“卡拉瓦乔的画风启发了现代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