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拾光景观
这是广州的一处地下隧道,至于为什么如此设计,小编没有找到官方解释,来看看各方网友的见解,增加绿化面积;没有红绿灯,节省时间;减小噪声;出现危机逃生方便;镂空设计可以采光,节约用电。大家同意哪个说法?
我们都知道,一般大型的公共建筑基本都是四面围合,中间呈井的形式,通过内部建造内天井,来解决采光、通风不足的问题。虽然简单在采光井上面铺块玻璃也能发挥它的功能,但是心思巧妙的设计师往往都这么干。
重庆棕榈岛商业景观|水池中的采光井
棕榈岛项目位于重庆北部高新园区 ,HASSELL通过大的弧形斑块构成景观肌理,并在建筑屋面上延续,而对水体的巧妙运用不单降低了场地温度,从远处看,棕榈岛犹如浮岛一样漂浮于湖面。
项目的采光井设计的相当别致,设计师为营造俯瞰时繁星点点的效果,大胆采用了黑白相间的马赛克,黑色为底,白色为图,俯瞰肌理精致细腻。
不仅能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俯瞰时像一颗颗翡翠散落在地上,别具艺术性。
ps:通常不建议在水池中设置采光井,水池一般都会避开采光井,因为一旦施工质量有问题,容易导致顶板漏水。
哈佛大学实验室前休憩绿地
哈佛大学规模庞大,建筑特色突出,整体以深红色为主,包揽了从殖民时期到现代的美国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校园的景观营造也颇具特色,教学楼四周随处可见简约、大气的休闲景观,为同学们休息、交流、看书提供空间。
在项目的中心地带,博物馆庭院提供一个中心温馨空间。一个个白色小方块铺装和采光井浑然天成,形成极富现代感的一道风景。
斯图加特地下中央火车站 / Ingenhoven Architects
斯图加特地下中央火车站由德国Ingenhoven Architects完成,旨在通过自身结构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比如自然采光,减少能耗,碳排放等。
这个项目设计最突出的则是这些被称之为光通道的冒出地面的采光井,其造型十分奇特,像一个巨型漏斗将阳光尽可能多的引入地下火车站空间。
火车站地表部分则有一些会作为市民公园来设计,避免了以往地标建筑必须突出巨大的传统作法。
绿草如茵,星星点点—施塔德尔博物馆扩建工程 / Schneider + Schumacher
新馆的外表皮是一个双曲面的屋顶盖板,并镶嵌有195个屋顶天窗。这些圆形天窗的外直径大小不等,小至1.5米,大到中心最高点的2.5m。
这些“艺术之眼”是为这个扩建项目所专门设计研发的,同时也考虑了让参观者步行于上的可能。经由这些圆形天窗射入博物馆内的日光,是可以受到严格控制的:若光线过于微弱,则可以通过集成的LED照明系统进行增强;而当光线过于刺眼时,也可以利用内置的遮阳设备适当减缓。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Schneider + Schumacher
地址:法兰克福,德国
项目年份:2007
项目面积:24726 平方米
摄影师: Norbert Miguletz, Christoph Bonke, Kirsten Bucher
香港太古广场 / Heatherwick studio
设计师在有着斑驳光影的中庭中,布置了繁茂的植被与花朵,引入天光,打开视野,还有休息的凳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休息空间。
Amos Rex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 / JKMM Architects
设计通过凸起的大地形和采光井建立上下空间的联系,在广场上人们可以从采光井窥视展览而引发兴趣。
在展览馆里又可以仰望天空或城市一角。起伏的地形成为了孩子们上下攒动的游具,巧妙的是地形表面的大量base水泥砖上点缀了黄色,傍晚十分犹如从半透的玻璃种泛出的点点灯光。”